IMG_1972.JPG

「我除了工作一無所有」

「那就把讓自己幸福當作自己的工作吧!」--- 《寬鬆世代又怎樣》

最近剛看完了《上班,辭職,還是撐下去? 一位職場倖存者的48個反向思考》這本書,作者談到了「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的概念,請把人生必須完成的事情都當成某個種類的工作,給予一視同仁的重視吧!所以,和家人相處的時間也是一種工作,把身體健康照顧好也是一種工作,找尋自己的人生目標更是一種工作,戀愛或是和朋友聚會的時間,都是我們為了活下去必須的工作。如果這樣想的話,我們就不會追求甚麼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而是把生活分成幾種不同的工作,然後,追求工作和工作之間的比例調配。

作者在書中提到,管理思想家查爾斯 ‧ 韓第在《你拿甚麼定義自己》說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在我看來是個誤導人的講法,因為這個說法暗示工作與生活是兩件不同的事。生活的絕大部分就是工作,...重點在於工作的平衡。」韓第把自己的工作分為四種:1. 賺錢的工作 2. 家庭的工作 3. 奉獻性工作 4. 終身學習工作。這四種工作的比例,每個人都不同,所以可以依照個人狀況自由調配。

記得前些日子同事突然問我,如果有一天你可以經濟無虞不用工作,你能把你的生活過的好好的嗎? 我想了一下回答:「但還是要找到一個像工作一樣能夠讓我有成就感的東西,圍繞著那個為核心生活,才能活的比較有意義和方向吧!不然沒有在工作的我,其實是很不經意又散漫的,如果是以那樣的狀態漫無目的地活著,應該也是蠻可怕的。」

因為這樣我也開始思考著,確實我自己在工作以外的時間,因為對於自己的生活,不像工作那樣投注心力和規劃,是很容易被工作佔走時間的。 如果是因為硬幫自己排了晚上要做甚麼事,見甚麼人,反而會在上班時間一直提醒自己,一定要在那時間之前把工作做完準時下班,以前原本擔心應該辦不到而放棄安排的學習或聚會,在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安排下去之後,好像也沒有那麼不可能做到。反而會逼著自己去想更快的方式、更好的取捨,讓自己在上班時間將重要事項先完成。

「勞動者、行動者、工作者,你是哪一種? 如果你每天上班沒甚麼成就感,只是賺錢求生存,那就只是一個勞動者。如果你的工作可以自我實現,卻不對他人造成影響,那麼或許算是個工作者。如果你的努力不但能自我肯定,還可以透過人與人交纏的網絡去影響、啟發其他人,才真正算是一個行動者」--- 《上班,辭職,還是撐下去? 一位職場倖存者的48個反向思考》

目前,工作者達成,但行動者,還不是。甚至還在有時候是勞動者,有時候是工作者的狀態。如果要達到行動者,需要對自己的擅長喜好有更深切的認識。這兩年,在工作上不同的嘗試,讓我越來越了解我自己其實是一個喜歡也較擅長做出一個作品或東西的人(啊好像還是有點模糊),業務勉強可做但並不擅長也不喜歡,如果要找,絕對有比我更百倍千倍適合的人,我比較適合的是planner的角色,只是那到底具體是做出甚麼產品是會讓我覺得有意義的,還需要時間摸索。

下一個階段,希望能朝向行動者邁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莉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